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2020丨公元320年代:罗马迁都记

2020丨公元320年代:罗马迁都记-第1张-游戏资讯-龙启网络

前言:

眼前兄弟们对“罗马2全面战争迁都”都比较着重,咱们都想要知道一些“罗马2全面战争迁都”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罗马2全面战争迁都””的相关文章,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脚本撰写:沈东方 视频统筹:刘芳源)

上期回顾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同时期的西方,罗马帝国在经历动乱危机之后,将国家的政治中心东移。

本期提要

罗马帝国经历了3世纪危机之后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家经济重心已然从西部转移到东部;位于罗马的元老院有名无实,丧失管理国家的能力;北方日耳曼蛮族和东方萨珊波斯帝国的威胁日益加深;来自东方的新兴宗教不断扩散,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君主君士坦丁果断决定把帝国首都从罗马城迁往东方的“新罗马”,就近统筹资源,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事防卫和思想统治。君士坦丁的迁都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造成国家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分裂。

君士坦丁头像

公元前7世纪,希腊移民迁徙至博斯普鲁斯海峡西侧,在金角湾畔的一片半岛平地上建立起一座小小的城邦,取名为拜占庭。此后千年之间风云变幻,拜占庭悄然没落。公元324年,罗马君主君士坦丁忽然率领大队人马驾临金角湾畔的拜占庭故地,他仔细勘察、到处打量,最后宣布:在这片土地上,将建起罗马帝国的新首都。英国史学家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戏剧性地描述了君士坦丁圈定新城址的场景:“这位皇帝手执长矛,步行走在那庄严的队伍的最前面,亲自领导着圈画下这座未来城市的边界线,那圈入的范围越来越大。一直到有些随从在惊愕之余不得不壮着胆子告诉他说,他所圈入的地面已经超过一座巨大城市的最大面积了。‘我还得继续前进,’他说,‘一直到引导我前进的不可见的神灵认为应该停止的时候。’”

君士坦丁多年以来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到处辗转,寻找适合作为新首都的地点,最终选定了拜占庭。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君主像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利安、李锡尼等人也都长年驻跸在地中海东部,极少回到位于地中海西部的罗马。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根基之地、起源之城,为什么帝国君主纷纷对罗马失去兴趣,要到地中海东部定居,另立新都?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迁都是帝国晚期经济版图变化的反映。3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境内爆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全面危机,各路军阀割据一方、彼此混战,造成社会动荡,民众流离失所,经济情况不断恶化。地中海西部作为帝国统治的重心,成为群雄争霸的主要战场,生产、生活秩序遭到破坏,人口不断下降,土地陷入荒芜,粮食产量锐减,工商业凋敝,交通运输陷于瘫痪,到处是一片萧条景象。相较之下帝国东部受到兵乱影响较少,社会生产破坏不大,加上东方的埃及、叙利亚等地本来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城邦林立、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较早摆脱了三世纪危机的影响,恢复了繁荣。进入4世纪之后,罗马帝国和地中海世界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方,政治中心随之东移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迁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元老院是共和早期罗马的主导力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共和晚期后,罗马元老拉帮结派、互相对立的倾向愈发严重,产生出掌握巨大权力的巨头,巨头之间的竞争发展为内战;内战的胜利者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建立起元首制,但是元首制下的元老院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元首的法令需要元老院的同意才能推行,元首的继任更是需要元老院首肯才能通过,许多地方行省也在元老院的掌控之下。持续五十多年的三世纪危机表明,这样的机制无法继续保持帝国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被军队拥立为罗马统治者的戴克里先改革政治制度,自称“多米努斯”(Dominus,意为主人),建立起君主制。为了摆脱罗马元老院的影响,戴克里先长年驻跸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城市尼科米底亚。君士坦丁继位后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决意完全摆脱元老院,正式在帝国东部建立新的首都。

再次,迁都是加强国家防卫的必要措施。罗马帝国晚期面临着两方主要威胁,分别是北方的日耳曼蛮族和东方的萨珊波斯帝国。日耳曼人是生活在日德兰半岛周边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诸多野蛮部落的总称,他们多年以来不断南下,于公元前2世纪末期进入罗马领土,双方不时爆发冲突,罗马常年在易北河、莱茵河沿线部署重兵抵御日耳曼人的侵袭。萨珊波斯帝国在公元3世纪早期崛起,取代帕提亚帝国成为西亚地区的霸主,继续与罗马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展开激烈对抗,兵锋直指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罗马同样不得不在地中海东岸部署大量军团与之对抗。驻守在北方和东方的军团与罗马相距遥远,难以节制,军团指挥官往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不时起兵叛乱,在外患之外平添内忧。3世纪危机中罗马的内忧外患一起爆发,一方面是军团叛乱、内斗不休,另一方面是防御空虚,外敌入侵,给罗马带来沉重灾难。戴克里先以后的罗马君主长年驻跸东方,具有就近抵御外敌入侵、节制前线兵团的意味,降低了防御和指挥的成本,对国家的安定具有积极作用。君士坦丁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拜占庭建立新都城,是对戴克里先等军事策略的肯定和延续。

最后,迁都顺应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长久以来罗马人信仰的是传统多神教,后来又把多神信仰与德性哲学联系起来,构成了信仰文化体系。进入元首制时代的罗马社会风气腐化堕落,传统德性失去号召力,多神信仰丧失威信。3世纪危机爆发后,罗马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迫切希望获得解脱和拯救,来自地中海东部的新兴宗教基督教适应了这一思想诉求,在帝国境内迅速传播开来。罗马帝国对基督教采取镇压政策,收效甚微,反而助长了基督教传播的势头。君士坦丁上台后改弦更张,决定把基督教的力量收为己用,他在公元313年联合李锡尼发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又在公元325年主持召开尼西亚会议,召集各个地方的教会主教统一基督教义,把基督教当成思想统治的工具。基督教起源于东方,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占据优势,在拜占庭设立新首都有利于新信仰体系的建立和传播,维护帝国统治。

君士坦丁堡想象图

公元330年新首都建设完成,君士坦丁举行了长达四十天的迁都庆典,正式把罗马帝国的首都迁移至此,把它命名为“新罗马”(NovaRoma),后人则称其为“君士坦丁的城市”——君士坦丁堡。这是一座面积广阔、富丽堂皇的大城,它占据着金角湾畔的有利地形,三面环海,只通过一道狭窄的地峡与陆地相连,地势险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建成之后屹立千年不曾陷落。君士坦丁堡还是一座天然良港,它扼守着东西两座大陆、南北两片大海的交通要道,向东可以跨过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连接到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向南可以通过爱琴海和地中海到达埃及、意大利,向西可以经过希腊半岛和多瑙河深入西欧内陆,向北更可以通过黑海和第聂伯河等河流进入东欧内陆,一路抵达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四面八方的货物和财富无不汇聚到君士坦丁堡,吉本评论说:“凡是从日耳曼和西徐亚森林直到遥远的塔奈斯河和玻利斯提尼斯河的源头,能收集到的任何原料特产,凡是欧洲和亚洲的工艺能制造的任何手工艺品;加上埃及的谷物,印度的宝石和香料,始终随着季风的风向,驶进君士坦丁堡的港口。”马克思也称赞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位于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在地中海东部建立的“新罗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各种危机,“新罗马”在建成之后繁荣千年,始终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对西方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足以证明君士坦丁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君主。但是君士坦丁迁都东方的举措没有顾及国家平衡发展的需要,拉大了帝国东西部分之间的差距,使得东部的希腊语区与西部的拉丁语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减少,最终导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这恐怕是君士坦丁始料未及的。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文栋)

中西大事记

中 国

公元321年

祖逖去世。祖逖是东晋名将,志在恢复中原故土,但是得不到东晋支持,最终失败,郁郁而终。书法名家王羲之出生。

公元324年

东晋明帝讨平王敦之乱。

公元325年

东晋成帝司马衍继位。

公元329年

后赵石虎大破前赵,前赵刘氏灭亡,共历二十六年。

西 方

公元323年

君士坦丁击败李锡尼,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统治者。

公元324年

君士坦丁开始营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

公元325年

君士坦丁主持召开尼西亚会议,统一基督教教义。

公元330年

君士坦丁把帝国首都迁往“新罗马”,后世称为君士坦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