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系列图谱(三十五)冥神部
- 游戏资讯
- 发布时间:2025-01-16 10:19:45
中国人自己的信仰,炎黄子孙自己的神话,国人自己的精神寄托
冥神部:
人物:东岳大帝。酆都大帝。十殿阎王(十冥官)。四大判官。十大阴帅。
蒿里相公。孟婆,地藏王菩萨,土地,山神,城隍。
部门: 三司 六案 七十五司
[山神] 民间俗信神灵。关中西部民间常说:“宝鸡尊城隍,陇县尊土地,千阳尊山神。”千阳多山,故有“十里一山神,五里一庄神”之称。山神小庙多设在山头、路口和村头显要之处,也多和庄神、牛王、马王、虫王所谓“五圣”同堂而坐。千山山神最为有名。传说山神原是一母所生的五位弟兄(也有说是结义五兄弟的),分驻在红土坡、立马寨、干树枝、桃园、雷圣山五座山头上。每处均有庙宇和定期庙会。
以正月初九日的“上九会”最为隆重,以马队披红挂彩上山迎神,村中设神棚,供奉山神五兄弟,唱戏、跑马,大闹三五日后又送回山上。山神庙的山神像为一凶相毕露的赳赳武夫,脸黑如墨,手执长剑,高坐在一张倒披虎皮的椅子上。左右各有一根木桩,桩上用铁链栓着雕塑的一只狼,一只虎,这样的山神像,大有山大王大吼一声,便地动山摇的势焰。山神庙门的楹联分书“远逐虎狼三千里,近保人民百万家”横额“威镇山川”或“五圣同灵”。山神是何人?各地传说不一。除“五兄弟”之说外,也有认为山神是“临潼斗宝”的山东好汉柳占雄,生时占山为王,死后变为山神。也有传说山神为刺王僚的专诸或黄飞虎的儿子黄天化的。
[城隍]民间和道教崇信的城池守护神和地方幽冥大神。“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泰卦》:“城复于隍”。“城”的原意是“廓”,“隍”是护城河,连用泛指城池。“城池”被当做神来祭拜,《礼记·郊特牲》已有记载,是天子郊祭八种神(先啬、司啬、农、邮表啜、猫虎、坊、水庸和昆虫)之一的“水庸”,就是城隍神。
起初仅是限于天子一人祭祀的城池守护神,仅于城郊筑坛设祭。
据《吴宾退箓》载,开始建庙的芜湖城隍庙,建于孙吴赤乌二年,地点是太平府的东承流坊。城隍信仰的流行当在南北朝时代。
传说北齐大将慕容俨奉命镇守郢城,南梁大将侯瑱、任约率军前来攻城。由于屡攻不下,便命士兵在长江上游鹦鹉州上撒下许多水草,将航道堵塞,以切断北齐的通讯和粮草通道,使郢城成为一座无援的孤城。慕容俨亲向城隍膜拜,祈求上苍保佑全城生灵。当晚狂风暴雨、波涛汹涌,将上游的水草都吹走了。南梁军又以铁链横江封锁,以断北齐船只。不料江水咆哮,一下子冲断了铁链。
城内军民真以为城隍显灵,士气顿时大振,终于以少胜多,大败南梁军,从此以后传扬开去,城隍在民众心中变成威力无边的乡上保护神,城隍庙信仰由南方扩展到北方。唐代城隍庙已经普及各地,形成了地头神的信仰。官员赴任时,需先到城隍庙祭告一番。张说在开元五年四月二日祭告城隍,期望“庶降福四虻,式登百谷,猛兽不博,毒虫不噬。”张九龄在开元十五年六月十四日任洪州刺史时祭城隍云:“雨淫而不止,恐害嘉谷,预达精诚,以时弭灾,无或失稔。”杜牧有祭城隍祈雨文,李商隐祭城隍祈求“张主威灵,弹压氛祲。”怀州李使军在用兵前祭告城隍:“惟神广扇威灵,划开声势,彼犯境者,望飞鸟而自遁,此滔天者,叫鹤唳以虚声。”内容包括旱灾降雨、水涝求晴,猛兽毒虫藏迹,邪魔鬼怪敛形,平时降福禳灾,战时克敌制胜。
《春明梦余录》记载:“赵宋以来,城隍之祀遍天下,或赐庙额,或颁封爵,至或迁就附会,各指一人为神之姓名。’指出纪信、灌婴、龙且都是城隍。
《吴志》则说杭州城隍是周新.南北林立的城隍庙都已为庙主人找到了人间投影,城隍被命名以后,就由自然神注入了人间英雄的性格,成为标准的人格神。明太祖笃信城隍,洪武二年,决定将天下城隍分封适当的爵位。
他根据明朝的官制,重新钦定城隍的爵级,并颁行天下。(在此以前,后汉就曾封蒙州城隍为威灵王,宋孝宗时封建宁城隍为惠宁侯,元朝封燕京都城隍为护国王,元文宗天历二年封上都城隍为护国保宁王,封城隍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
将京师城隍御封为帝,封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为王;
封其他各府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官秩二品;
封各州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灵祐侯”官秩三品;封各县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显祐伯”官秩四品。
因此各地城隍都按职级挂起封号,至子县以下的乡里,则不设城隍,其职能交由社神,也就是上地神来管.形成了封建的完整城隍神系。城隍本为城池守护神,逐渐发展到兼管阴间,也涉及阳世善恶祸福,成为地方的幽冥大神。《续道藏》中《太上老君说城隍威应消灾集福妙经》指明城隍有“摄作福作威之柄,造注生注死之权”,其权力显赫至极,所以民间相信拜城隍生前可消灾得福,死后可立成正果。
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吴国赤乌二年(239年)修建的芜湖城隍庙,迄今已一千七百余年。至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
编者按:对比可以看出土地爷管的是一村一寨,城隍爷管的是一城一镇,而山神爷管的是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