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级教师总结了这些“秘籍”|微言夜读
- 游戏资讯
- 发布时间:2025-01-28 06:25:55
日前,2019年北京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名单公示结束,共有108位获评正高级教师。这些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怎样在专业领域上深耕取得成就?他们都有哪些自我提升的“秘籍”?今晚,一起来听听其中9位老师分享的关键词↓↓↓
1
积累沉淀
高瑞红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一小校长、正高级教师
从教32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需要具有扎实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思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既要在岗位工作中坚守初心,充满激情,又要潜心学习,不断反思提高。
首先,是要脚踏实地,夯实教学基本功,多学习多积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学徒期”。“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是我初为人师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每天备课到深夜,并把第二天要讲的课反复模拟试讲;我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次次参加,及时反思,学习模仿,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随后,在调入军庄中心小学后,我担任班主任兼教导处干事,在提升教学业务能力的同时,组织学校少先队活动、学科教研、德育管理等工作,多方面锻炼自己。
其次,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升完善,做一名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我努力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并不断尝试将所学融入教学实践,一次次做研究课,参加评优课、现场会展示课,在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中,在新的教学思想的领悟下,不断吸收和创新,为乐学而善教。在一次次的展示学习和“修炼”中,我逐渐由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区级骨干教师、区级优秀教师和教研组长。
最后,是要不断传承创新,探索实践。在调入门头沟区大峪一小后,我担任过学校教学主任、教学副校长职务,主持学校的全国科研课题研究,努力推进“和谐、善教、乐学”的课堂文化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在担任校长后,我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学校历史文化的工作,坚守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一方面要在新时代首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使学校教育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我和学校的教师团队逐渐确立了“理念引领 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以“和则日新”的办学理念,开展教育实践,撬动学校变革发展。通过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设计规划,构建了“定峰”课程体系;稳步实施“定河为源 日进日明”的育人文化体系,落实以德树人;打造“修德修能”团队文化建设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育和家园”的环境文化内涵,创设温馨育人氛围。这些创新实践,引领学校在探索出教育发展新路径的基础上,从规范管理走向个性化发展,成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京西优质名校。
2
专业素养
李宗录
北京市第八中学正高级教师
此次通过正高级教师的答辩环节,我深切体会到,对教师来说,专业素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专家对每一位参评教师都进行了专业素养的评判,这种评判是综合性的,除了仪表仪态、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表面的评判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有一定专业素养的考量。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深刻的学习认识和思考。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正步入深水区,新高考、新课标、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等问题急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予以回答。这就要求教师们平时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敢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有真东西真功夫。而在磨练“真功夫”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们要找准重点,不断积累提升。老师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自己重点的学习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梳理研究的历程、重点,要不断反思创新,在学科教学领域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对照新课标、新教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答辩环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问题都具体围绕学科专业,十分考验教师平时的积累。这表明,无论教师具备何种能力,最基本的还是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例如,作为地理教师,我的答辩论题,一个涉及到地理核心素养,是关于“地理实践力”的问题;一个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需要通过地理视角进行解读。这两个问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谈,“陌生”是因为需要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此外,深厚的学科素养是基础,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表达,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紧密围绕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要不忘从教初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不断锤炼提升,才能在未来实现自我超越和提升。
3
责任坚持
张云霞
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正高级教师
从教20多年,我从一位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成长为能够在实践课程研究中挑起大梁的教研员。总结起来,我觉得不外乎有三个“心”。
第一,在学习中,我始终保持着“虚心”。以虚心求教的态度不断学习,认真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我的“老师”很多元,有专家,有学科教师,也有校外人员;有书籍,有多媒体资源,也有社会热点。有时候,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了,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我就以虚心的态度,向别人请教,并将请教学习后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从而深刻地理解学科特性,拓宽研究思路。同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化地研究课程,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丰厚起来。
第二,我认为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能够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呼吸”的课堂,让他们常学常新。一方面自主开发适合学生的主题课程,探索多种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模式及策略,一方面与学生一起经历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课程的魅力,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在调整岗位之后,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领域,作为教师的我又要迅速调整心态,从零开始,了解认识,并不断尝试创新实践。
第三,我认为也是格外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有一份“责任心”。教师要忠于教书育人的责任,要不忘职业的初心使命。在走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岗位后,我致力于做教师的引路人,努力经营教研团队。同时,还要不断凝聚教研力量,了解教师需求,确定研究方向,科学教研,精准服务,全力研教研学。在教研工作中,我引导教师们磨练品格,提升素养,以师生健康成长、学校特色发展为评判目标,修正教研活动,体现教研实效。在活动实践中,面对全新而未知的领域,我脚踏实地,不断探索,经历着课程实施的推进发展,见证着师生学习的变化,相互陪伴,一路成长。我认为,作为教师,只有常在心中放下这三个“心”,才能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4
学生兴趣
孔繁华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淀区高中英语学科总督学
只有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可以自主地、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才能促进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形成。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精彩方法,以我而言,以下的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
热爱学生,触其心灵。教师要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爱,学生也才会学会爱,才可以“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才会对教师所授的学科感兴趣。
“引导”是引入兴趣之门的钥匙。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目标规划。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表现出的是无聊、烦躁、光阴虚度等状态。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规划,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有方向感,才会产生兴趣和动力,并为之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学生不了解一个学科时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如果让学生对某项内容产生兴趣,就要有有效的引领。如英语原著阅读,学生起初是有畏惧或抵触心理的,老师通过指导阅读书目选择、如何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如何关注人物情感变化等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阅读状态,找到阅读乐趣,他们就会对阅读感兴趣,阅读原著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就能成为他们的自发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追求未知,抛出学科方面的问题,巧妙设疑,指导学生带“疑”看书。
教师的教学魅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自然大方得体的举止,亲切的教态,幽默有趣的个人风格,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知识和风格独特促进学习的精选作业内容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教师要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主体评价等,评价时要聚焦、实时、准确、高效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产生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策略,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听录音,看图片、录像,各种实验演示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关注学生个人在学习中的表现、进步,重视学生个体的鲜活的课堂学习体验,能使学生产生受重视的感受,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和动力,使他们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
班级管理
张英华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班级可以看作学生的精神家园。要让学生在这个家园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大爱与大智。
班主任的大爱与大智首先体现在对学情的充分了解上。只有充分了解班中每一名学生的性情、爱好及学习基础等方面的状况,才能给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给学生以有效的助力。充分了解学生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我在接管新班之初,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爱好、特长及担任班级某一职务的意向等,通过学生所写内容,一方面可以快捷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初步感知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学习基础。接下来,我会用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平时观察到的学情,以深入了解学生的优长与不足。对于表现特殊的学生,比如常跟同学闹矛盾、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则会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通过聊天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及生活环境,发现可以促其改变的契机。
有了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班主任就可以据此选贤举能,给贤能者以担任班干部或科代表的机会,让班级在他们的带动与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风气。班干部或科代表选得适当,堪为楷模的话,自然会被同学信服并效仿,久而久之,良风自成。就如《论语》中孔子所言:“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子夏用“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来解释此语,即选贤能之人来管理天下,就会让天下形成良好的风气。班级管理也是如此。
当然,良好班风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不同个性的学生共处一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班主任要防患于未然,要解决班级突然出现的种种难题,是需要预知之智与应变之智的。预知之智,体现在班主任对一个学期中不同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倦怠或兴奋等心理能预察,从而能借助适当的时机,如班会、早自习之前或下午放学之前,通过组织学生演小品、讲故事或演讲等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明是非、知事理,及时调整心态。应变之智,体现在班级突然出现管理难题时,班主任能不慌不乱,沉着冷静,有决断,有策略,将难题转化为班级凝心聚力、积极进取的契机。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写道:“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只要班主任的心是向着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人生的,就一定能够在面临困扰时做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机智选择。这样的机智同时体现了班主任的大爱。
基于学情选“贤能”,巧借时机正班风。大爱大智兼具备,精神家园乐融融。
6
心理调适
朱静珍
北京市密云区第三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容易产生对职业的挫败感。这个时候其实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机遇。我认为,新教师不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用好“五心”,在实践中磨砺自己。
首先,始终保有“爱心”。这是指无论什么时候,新教师都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对于很多青年教师来说,遇到的问题里,第一位的往往不是教育教学问题,而是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教育工作难免琐碎,身为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和选择职业的初心。这样才会在面对困惑时,不至于失了方向。热爱,可以带给新教师冲破工作琐碎事务的动力,带给新教师突破自身的勇气,更可以驱动新教师投身于主动提升自身的研究中。心态积极,保有爱心应该是新教师首先要学会的。
其次,时刻充满“耐心”。身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极为重要。我曾目睹过,一些新教师初登讲台,一时与学生相处得如同朋友,一时又希望能有师长的威严。我建议,新教师要掌握好与学生相处的度,真情关怀学生的同时,点滴中引导和感染学生,规范学生言行。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成长背景,新教师要运用技巧,心平气和地与学生沟通,耐心化解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疏通工作。面对家长也是如此,面对不同职业身份的家长,转换立场,耐心沟通尤为重要。
第三,请教他人的“虚心”。新教师的一些职业困惑,其实也是身边成熟教师、老教师走过的弯路。新教师应当学会反思,虚心向身边同事、“师傅”请教,向经典书籍学习,很多他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通过敞开心扉的虚心请教得来。
第四,直面问题的“进取心”。即便是从教多年的教师也会遇到职业生涯的平台期,或者倦怠期。这种情况下,优秀的教师往往更有韧劲,有肯下苦功、肯钻研的勤奋精神。因此,我的建议是,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一要“匠心做事”,高标准对待日常教育教学。二是要树立信心,不要退缩,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磨炼自己。三是目标驱动,新教师应该思考职业规划,要主动为自己的成长发展设立阶段性的目标。课后反思、书籍阅读、研读课标等都应该是现阶段新教师着力提升的地方。
最后,关爱自己常“开心”。身为教师,也要学会关爱自己。我认为新教师应该注重用整洁的仪表、饱满的状态、挺拔的身姿、关怀的微笑、宽容的内心、幽默的谈吐来迎接学生。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品味与气质,引领教师跳出琐碎繁杂,开启智慧。在繁忙工作生活之余,新教师还要学会适当减压,以积极心态拥抱工作生活,善待自己。
7
组织教学
张鹤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三尺讲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于新教师而言,如何练好教学基本功,掌握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他们最为渴望的。我的建议是,新教师应当明确教学任务,关注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课堂提问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明确任务和思维主线。身为教师,课堂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首先就是要明确这节课教的学科思维是什么。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想法,思维各异很正常。但是,教师的教学思维主线一定要清晰,否则难免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看似热闹的课堂实际上却是低效的。因此,上课前老师一定要学会对教学内容做出逻辑判断,反问自己这节课的知识承载的思维是什么。只有思考知识上位的思维层面的东西,才能够把握住知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才可能真正实现知识教学的目标。
注重教学语言启发性。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语言缺乏启发性的问题。原因可能在备课时就出现了,如看着结论备概念、定理的讲授,看着教学结果准备教案,这些便不是站在面临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我的建议是新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模拟上课的过程,因为教学活动就是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要把写教案的过程就当成在思考解决问题。备课要有上课时的真实感受。
此外,讲课要能够把所要讲内容融进思维,要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用学生掌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只有以这种心态去上课,才能知道学生可能在哪产生疑问、需要思辨。要想教学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关键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真正在一起学习。
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有些新老师提问的频率太快,有些甚至自问自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更谈不上启发性。我认为,提问题应该是所讲知识背后的思维层面、知识本质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出问题之后,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回答问题的时间。
新教师还要重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教师精心准备的更具有价值,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状态。即使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用“下课后再说”来打发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实在回答不出,也要大大方方地承认,我觉得学生也会理解。
8
有效听课
李岫泉
通州区潞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站在讲台上从容授课,往往是从坐在教室后边听课开始的。听课看起来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然而看青年教师听课,常有所获不多、听不出门道的情形。在此谈一点浅见,与青年朋友分享。
有备而听。不要小看听课,每一次听课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只带着两只耳朵听课,势必如入宝山空手而归。无论听观摩课还是常态课,首先要自己备课,梳理出疑点、重点、难点,听课时拿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人家比较,看看人家是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很多青年教师听课学习热情很高,但又常常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我建议大家未雨绸缪,围绕教学设计的六个方面(教材处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科素养的落实、问题设计的梯度、提问的表达方式)预设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与课堂对话,相信一定会擦出智慧的火花。
听出门道。听课最容易流于褒贬,用简单的摇头和点头评价一堂课是不虚心的表现,也是不科学的。我刚参加工作时听过一位田老师的课,连续听了几次都觉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后来听其他几位老师课,再和自己的课比较,才发现田老师的长处:落在实处。他常用的教学语言是:“再读一遍”,“复述一下”,“到黑板上来(写)”。这些重复性强化性教学活动,恰恰是我最欠缺的,我以为学生听一遍就会了,殊不知这违背了教学规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件事让我反省自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听课时真的听出了门道吗?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有自己的长处和创意。尤其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机智,关注课堂细节,一问一答皆有学问,一招一式各有奥妙。这些往往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且听且思。青年教师听课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自视甚高,一无所获;一个是盲目模仿,迷失自我。
我在大学实习期间,师从魏书生老师,当我用他的学生讲完课后,魏老师评价中有两个字给我印象很深:“生硬”。我当时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两个字的含义,以为是我背教案不熟,语气生硬,或者是我初上讲台,有些拘谨,教态生硬。当时心下疑惑,但终究没问个清楚。后来几次见到魏老师,都没有机会问个根由。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生硬”二字,是“生搬硬套”的意思,因为我当时照搬了他的“六步教学法”,却没有根据文本特点灵活处理。
这让我想起有些年轻教师听课喜欢堂堂听,跟着师傅听一节讲一节。这样容易流于“生硬”。建议先讲后听,便于比较,利于反思,提高得更快。
9
高效备课
吴殿更
大兴区第七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站在教师的角度备课主要是考虑“教什么、如何教”,若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就应该思考——“我”要学什么?如何学?教师备课时若能进行换位思考,课堂实施效果将会是另一番天地。
备目标——“我”能有什么收获。站在教师的角度备课,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期望,体现在教师通过实施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达到预设的要求;若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应该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能学到哪些知识?“我”的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有何提升?这样的换位思考就会迫使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现状、了解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细研课标和教材、弄清学生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施教学活动。
备内容——“我”要学习什么新知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教学内容就应该会进行分层设置,教师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节内容进行分类,弄清楚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有所了解而部分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难于理解学会的难点,哪些是学生要掌握提升的重点知识与核心概念等,以知识分类进行有序安排,形成知识序列明线和能力递进暗线,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思维框架。
备活动——“我”采取什么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及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导入新课,就会以学生——“我”为中心进行活动设计:“我”会喜欢老师以何种方式导入新课?是图片、文字、音乐、视频,还是故事、游戏、魔术、实验?教师以学生的心态去准备相应的素材进行趣味导入,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目前主要的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活动过程,就会想到下面几个问题:“我”在采用这三种学习方式时需要老师给予哪些学法指导?提供哪些学习资源?对哪种活动方式会更有兴趣?喜欢做哪个实验?如何表现才能体现“我”的学习成就感?教师思考了这些学生的问题,自然就会设计备课问题:给学生进行何种学法指导、准备哪些学生实验、提供哪些学习素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的学案如何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如何编排、探究学习的问题设计及探究过程的实施指导如何进行、何时进行提问反馈、提问的问题设计及所提问的学生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鼓励和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如何精讲、点拨、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等等。问题思考清楚确定了,活动设计的思路就会很明确,活动的实施就会很有效。
来源 |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