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笼中窥梦》:它和梦境一样诡异而精彩,还有些匪夷所思

《笼中窥梦》:它和梦境一样诡异而精彩,还有些匪夷所思-第1张-游戏资讯-龙启网络

前言:

今天朋友们对“笼中窥梦为啥循环了”可能比较讲究,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学习一些“笼中窥梦为啥循环了”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笼中窥梦为啥循环了””的相关内容,希望朋友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曾几何时,梦境乃是人们得以窥探灵魂深处的窗口。

我说的可不是《周公解梦》那个时代,时间上比那要更晚更现代些,差不多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样子,一众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和后来的忠实拥趸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梦境的科学分析窥见来访者心底最扭曲黑暗的秘密,和他们本人都不曾察觉的真实欲望。

当然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作为心理学史上的反面典型,释梦理论差不多每几个月就会被人拉出来鞭尸一番;但和那些广为流传的段子略有不同,“释梦”的失败还真不只是因为弗洛伊德们的解析往往“很黄很暴力”。

事实上在弗洛伊德本人看来,释梦的精神分析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所有文化背景下的,各个符号系统的象征意义,还需要惊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结合来访者的性格,认知,失误,近况,自述和童年经历明确梦境中某些元素符号对其的特殊意义和元素之间的特殊联系,这才得以获取释梦的最基础信息;而在之后可能长达数月甚至几年的精神分析里,无数以此构建的猜测将随着分析师获取信息的增加不断变化,直到最后成为让双方都能心满意足的所谓真相,或是更多时候被彻底淹没在无数不再重要的模棱两可中。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若较真儿起来恐怕弗洛伊德本人都难自称是完全掌握“释梦”技巧的精神分析师,而那些为数更多的,只学到些精神分析皮毛的家伙自然也只能不负责地把几乎所有问题归结于所有人心底躁动不安的“力比多”,从而不可避免地将人们推向了更直观更具可操作性的行为主义流派。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尽管条件苛刻,但理论上您仍可博览万物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释梦大师——只不过在身体力行前,还是建议您打开极简主义独立游戏《笼中窥梦》体验一下当年精神分析师们,嗯,大概百分之一的困扰,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和想象中的一样天赋异禀。

顾名思义,《笼中窥梦》是一款由Optillusion制作,XD发行,以主人公的“梦境”为主题与核心机制的第一人称叙事解谜游戏,但和市面上所有同类作品都大不相同,这一次作为主人公梦境的观察者和干预者,您无需只身进入梦境与场景内的物品进行互动,而是要通过桌上的正方体探索其五个表面里包含的场景,并以独特的“视错觉”逻辑将其联系起来环环相扣地解决问题,进而推动叙事以解锁全新的场景,直到游戏在狂风骤雨的情绪爆发后迎来温暖人心的终章,或是永无止尽的循环。

听起来确实高度概括且颇为抽象,在这儿先举个例子吧。

在《笼中窥梦》静谧的游戏开场,“玩具堆”和“损坏的卡车”这两个似乎毫无关联的场景组成了方块相邻的两个平面。不过只要点击进入更合适的场景,拖动鼠标将方块上下左右移动到合适的角度,我们就能看到玩具车的前半部分会和卡车的后半部分能被“组合”成完整的新车。于是一道金光过后,这辆新车顺利启动驶向远方的工厂,推动了游戏的流程,将新的场景呈现在了方块的其他平面上。

而在与之类似但更进了一步的场景里,“杂乱的工作室一角”和“被困在了断桥上的卡车”组成了方块新的相邻的两面。不消说,这一次我们同样需要“解救”受困的卡车助其顺利前进,但在利用视错觉将活板门和断桥合而为一后,您还需要拖动活板门的把手,将整个断桥向前移动那么几米,方能帮助卡车摆脱困境。

随着《笼中窥梦》游戏流程的继续,玩家需要利用“视错觉”完成的挑战包括并不限于指黄为蓝,偷天换日,召光引蝶,以及用一颗摔炮当量的小炸弹干翻敌人的一整支装甲部队;其中涉及的奇思妙想同样包括并不限于巧用重力,借风变向,颠倒时空,最后甚至要在诡谲思路的指引下在多个场景间来回切换,这才能保证某个脾气炸裂的小球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显而易见,如此步骤繁琐的“一通折腾”自然将游戏的解谜难度逐渐推上了顶点,而其循序渐进的过程也给了思路清晰的玩家以充足的时间接受作者的思路,可谓教科书般地牢牢抓住解谜游戏的核心内容,卓有成效地且逻辑合理地将其枯燥乏味的解谜转化成了妙趣横生的游戏。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制作组Optillusion居然可以完全摒弃诸如拼图数独汉诺塔之类好用但被用烂了的益智经典和数字推理一类的常规手段,以近乎不可能的,极高的原创度保证了所有谜题设计都与《笼中窥梦》的主题和叙事高度契合,也顺便在内卷到炸的独立解谜游戏领域硬生生地开辟出了自己独享的一片海阔天宽。


然而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当《笼中窥梦》各个关卡的目的不再只是推动卡车不断前进后,这片“海阔天宽”对玩家而言,似乎也会开始变得逐渐陌生起来。

就个人感官而言,差不多应该就是在卡车成功驶入工厂后,整部游戏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展现自己别具一格的复杂性:敞开了大门的工厂,不曾停歇的自动化流水线,灯光昏暗的办公室,童年后院的组合滑梯延伸到海边的灯塔小屋,加上灯塔小屋温馨的内部构成,当五个蕴含海量信息的场景同时出现在了立方体得以示人的全部表面上时,很难说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和突然丢失了目标哪一个更让我感到手足无措。

所以我究竟该做些什么?延续之前的思路修复什么东西吗?可除去类似小火车少了节电池,摆好了的多米诺骨牌没人上去推一把这类不痛不痒的“问题”外,游戏里的所有场景都显得无比正常,似乎根本不需要旁人插手进来做些什么;

那么就从那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入手,抽丝剥茧地慢慢解决场景内的所有问题呢?思路倒是完全正确,只是如此而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您很难收获到逐步迫近真相的兴奋与快乐,而是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却仍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的迷茫与磕绊;

略带夸张地说,这断断续续的体验足以让不少思路奇绝,设计精妙的谜题暴殄天物般地彻底沦为视力而非智力上的比拼——很多时候,若您不打算等上一两分钟查看《笼中窥梦》适用于各类玩家的提示信息,那就只能反复把玩方块中的所有场景,细心观察哪些物体可以被视错觉“撮合”在一起,尝试之后再以其结果来反推自己如此操作的目的,以相当标准的本末倒置逐渐揭示贯穿游戏始终的那条线索,或者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一路通关也不是不可能……

这是何等令人遗憾的暴殄天物。



诚然,即便如此,这样的“本末倒置”在之于《笼中窥梦》的可玩性不过是令人遗憾的白璧微瑕,相信多数玩家就算没能及时顿悟,也会在之后的游戏复盘或多周目体验中察觉本作谜题设计之精妙;然而,类似的问题表现在游戏叙事上,那……问题可就有点儿严重了。

简单说,《笼中窥梦》以无数的记忆碎片和其中诡异的联系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隔阂,战争,PTSD,救赎,希望以及轮回的复杂故事,复杂到我只能通过游戏收集品提供一些信息碎片和游戏场景内明显的象征性表达极为模糊地感受到这些主题,而无法对其中任何一点展开合情合理的具体分析。

而具体说来,三周目的体验下来我甚至不敢保证自己完全理解了《笼中窥梦》的故事,只能带着对“谜语人”的深恶痛绝感慨人与人之间还真是无法心灵相通:看啊,光是带着点文化壁垒的,碎片化了的象征主义都足以将你我隔绝于主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世界了,而那些他极力回避的不堪回首和细致入微的感时伤事,我毫不怀疑它们一定奢侈地遍布于游戏中后期的几乎所有场景之中,但缺乏感知的我们恐怕只会当它们是存在感不足的游戏背景,乃至Optillusion为压低成本而进行的素材重复利用,可真是彻底辜负了制作组的一片用心良苦。


真可惜,又是次令人遗憾的暴殄天物。

我想如果Optillusion愿意放下原则,牺牲整体氛围在适当的地方为《笼中窥梦》添些只言片语,应该可以相当有效地帮助玩家理解其精心埋下的伏笔,从而更清晰地体验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但我也相信Optillusion确实没理由为本该仁者见仁的故事牺牲游戏独特的朦胧感:既然是“笼中窥梦”,那让梦境更细碎更晦涩更具超现实的美感又有什么问题呢?更何况真实的梦境可远比这几小时的流程诡异百倍千倍,它可从来都不打算给任何人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肆意挥霍着我们脑子里的记忆碎片,再用匪夷所思的逻辑将它们生生粘合在一起。

而在经历了几小时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或是晦涩难懂的痛苦折磨后,不知您是否还愿意重擎“古典精神分析”的大旗,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释梦大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