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本史学前沿好书
- 游戏资讯
- 发布时间:2025-01-16 16:06:53
任何人都需要有历史知识,否则他就无法理解他所看到或体验到的现实,也就无法做好准备去影响未来。没有适当历史知识的人就如同患了失忆症,无法真正理解世界,只能随波逐流,既无法做出任何明智的现实决定,更无法采取审慎的行动来塑造未来。当然,无论多么热忱,无论多么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洞悉整个世界的所有历史。对于一个公民来说,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国家和社会的历史。除此之外,为了开阔视野,就应该努力了解一些特别重要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尽管那些国家与自己的国家经历不同,但对世界历中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因此,我建议中国读者既要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不妨了解一些英国历史。英国位于世界的另一端,社会文化与中国迥然有别,历史经验也大相径庭。最明显的差别是,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领土广阔,而英国的领土不大、人口不多,却利用近海之便而成为世界强国。英国在历史上有些事情乏善可陈,但它无疑也有一些惊人的成就,而且它对世界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同等规模的国家。人类能够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误中有所借鉴。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了解英国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贡献大有裨益,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在确定这套译丛的书目时,力求能够反映英国历史的重要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有助于中国读者不仅了解英国历史,而且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能窥见西方的历史学家是如何处理历史问题、历史资料以及研究方法的。——《英国史前沿译丛·总序》哈里·狄金森爱丁堡大学教授,前英国皇家史学会副主席
2010年(刘北成译)
1.《权力的支柱》:“财政-军事国家”论的奠基之作,看英国如何崛起为世界大国;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并不在于政府被削弱,而在于行政力量的增强 [英]约翰·布鲁尔 著 单灵芝 译作为一个偏居欧洲一隅、人口稀少的小国,英国是如何在一个世纪之内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的?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然而很少有人像著名历史学家约翰·布鲁尔那样另辟蹊径,以流畅而不失专业的笔触,细致地分析了英国成为现代国家的历程,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并不在于政府被削弱,而在于行政力量的增强,特别是税收力量的增强。在这本书中,布鲁尔指出了税收和战争之间的直接联系,提出英国取得欧洲战争胜利的关键正是其行政机构的完善和征税取得的金钱,并引出了英国历史上的一大悖论——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恰恰是由复杂的官僚体系支撑的。那只签署文件的手摧毁了一座城池;五个大权在握的魔指对人民课以重税,倍增了世间生灵的殒灭,又将国家一分为二,这五个国王将另一个国王置于死地。——狄兰·托马斯,《诗集》(1934—1952)在16、17世纪欧洲具有破坏性的大战中,英国只是作为微不足道的边缘小国出现,而到了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早期,英国则一跃成为当时新兴的军事强国。荷兰的海军将领们开始害怕起来,对英国的海军甚为钦佩;法国将军们很不情愿地对英国官兵表达了敬意;西班牙的总督们更是为他们殖民地的安全和贸易利益的神圣性而惴惴不安。英国商人无处不在,甚至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居民也开始感觉到英国的存在。这本书因其观点新颖,一出版便引发了学界轰动,书中对18世纪英国的描绘,于世界史学者和爱好者来说仍深具借鉴意义。《权力的支柱》从财政及公共行政变革的视角来看英国的崛起,突破了英国崛起的“例外论”解释,为研究18世纪英国帝国扩张及国际地位的增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综合了多位前人的研究,细致地描绘了英国崛起的历程,是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要书籍。
2.《创造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钩沉》:作为工业革命和“现代性”诞生地的英国,同样是很多现代启蒙思想的诞生地;商务印书馆2022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英]罗伊·波特著,李源、张恒杰、李上译,刘北成校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词一直与法国、德国甚或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自诩为“18世纪人”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的这部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却告诉我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譬如,培根、牛顿等英国自然科学巨人使人们相信,自然最终可被彻底了解,而科学是战胜黑暗的明灯;休谟、亚当·斯密为商业社会的发展作出辩解,破除了中世纪旧式道德的约束;约翰·洛克认为婴儿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取决于他受到的教育,由此,长久以来的粗暴甚至残忍的教育方式得到彻底扭转;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巴鲍德则为女权辩护,发出了“心灵是否有性别之分”的呐喊;英国蓬勃发展的报业催生了“有教养的人文共同体”,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等等。通过考察17—19世纪初的英国人如何理解人性、理性、自然、心灵、性别、幸福、财富、进步等问题,本书对英国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巡礼,展现了英国思想界如何引领社会进步,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3.《人间烟火:英国近代早期的经济生活,1470—1750年》:探寻大变局前夕普通人的日常经济生活;仿佛置身于英国近代早期的日常经济生活之中,真切感受到这两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对于各阶层群体所造成的真实变化。[英]基思·赖特森 著 刘旭 译 近代早期上承中世纪,下接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近代世界,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奠定了此后数世纪的发展基础。看似疾风骤雨、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其基础却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近代早期既已奠定。这一漫长的序章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不列颠各地开始打破区隔,开启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传统农业和土地分配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得到发展,一种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初现。时人的生活随之发生巨变,熟悉的世界正在远去。著名历史学家基思·赖特森将经济历史学家的调查与社会及文化史领域的新发展相结合,描绘了英国近代早期经济生活的基本机制与关系,追溯了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并且考察了这些变革如何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幼。本书既有微观考察,又兼具整体性的宏观论述,赖特森借助时人的财产清单、日记、遗嘱、文学作品等大量鲜活的史料,为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经济史研究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4.《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斩获沃尔夫森历史奖,常销不衰;描绘自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法案》诞生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期间英国国家的形成历程。通过历史维度向我们展示了“英国性”日后的发展方向。[英] 琳达·科利 著 周玉鹏 刘耀辉 译本书通过描述那些对“英国性”形成至关重要事件,如新教信仰、帝国扩张红利、美国独立、统治精英及王室形象的变化、英法战争、女权发展、废奴运动、天主教徒解放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等,作者琳达·科利向我们揭示了大不列颠如何凝聚成一个更加统一的国家。
5.《英格兰景观的形成》:开创性地考察了英格兰景观的古今之变,成为景观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在地方史、英国史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影响深远,自1955年出版后不断再版。[英] W.G.霍斯金斯 著 梅雪芹 刘梦霏 译W.G.霍斯金斯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一书,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辅以田野考察报告及时人记述,系统地梳理了从公元前2500年到20世纪中期英格兰景观的变化历程,勾勒出了景观形成的清晰线索,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进的作用。在书中,霍斯金斯表明了自己对前工业时代英格兰如画景观的追忆与缅怀,以及对其现代景观的反思与批评。该书用大量的图像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6.《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狄金森先生的代表之作,考察十八世纪英国的民众政治文化[英] H.T.狄金森 著 陈晓律 宋涛 等译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特点营造了一个有活力的政治文化,让许多非贵族的精英参与其中,有意识地左右着对大众整体产生影响、并塑造政治环境的决策。然而,本书的研究并非是要挑战那种强调有限的贵族精英主宰法庭和议会,并对主要政府机构和国家重要决策施加过分影响力的观点,而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贵族统治可以如此持久、有效并被广泛认可。
7.《1660-1832年的英国社会》:开辟了英国历史学研究的新时期。[英] J.C.D.克拉克 著 姜德福 译克拉克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把1660—1832年定义为“漫长的18世纪”,并全面阐述了他对于漫长的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看法,1660—1832年间英国社会具有突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英国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君主、贵族、教会的密切配合使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形成。
2010年(刘北成译)
1.《权力的支柱》:“财政-军事国家”论的奠基之作,看英国如何崛起为世界大国;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并不在于政府被削弱,而在于行政力量的增强 [英]约翰·布鲁尔 著 单灵芝 译作为一个偏居欧洲一隅、人口稀少的小国,英国是如何在一个世纪之内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的?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然而很少有人像著名历史学家约翰·布鲁尔那样另辟蹊径,以流畅而不失专业的笔触,细致地分析了英国成为现代国家的历程,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并不在于政府被削弱,而在于行政力量的增强,特别是税收力量的增强。在这本书中,布鲁尔指出了税收和战争之间的直接联系,提出英国取得欧洲战争胜利的关键正是其行政机构的完善和征税取得的金钱,并引出了英国历史上的一大悖论——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恰恰是由复杂的官僚体系支撑的。那只签署文件的手摧毁了一座城池;五个大权在握的魔指对人民课以重税,倍增了世间生灵的殒灭,又将国家一分为二,这五个国王将另一个国王置于死地。——狄兰·托马斯,《诗集》(1934—1952)在16、17世纪欧洲具有破坏性的大战中,英国只是作为微不足道的边缘小国出现,而到了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早期,英国则一跃成为当时新兴的军事强国。荷兰的海军将领们开始害怕起来,对英国的海军甚为钦佩;法国将军们很不情愿地对英国官兵表达了敬意;西班牙的总督们更是为他们殖民地的安全和贸易利益的神圣性而惴惴不安。英国商人无处不在,甚至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居民也开始感觉到英国的存在。这本书因其观点新颖,一出版便引发了学界轰动,书中对18世纪英国的描绘,于世界史学者和爱好者来说仍深具借鉴意义。《权力的支柱》从财政及公共行政变革的视角来看英国的崛起,突破了英国崛起的“例外论”解释,为研究18世纪英国帝国扩张及国际地位的增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综合了多位前人的研究,细致地描绘了英国崛起的历程,是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要书籍。
2.《创造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钩沉》:作为工业革命和“现代性”诞生地的英国,同样是很多现代启蒙思想的诞生地;商务印书馆2022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英]罗伊·波特著,李源、张恒杰、李上译,刘北成校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词一直与法国、德国甚或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自诩为“18世纪人”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的这部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却告诉我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譬如,培根、牛顿等英国自然科学巨人使人们相信,自然最终可被彻底了解,而科学是战胜黑暗的明灯;休谟、亚当·斯密为商业社会的发展作出辩解,破除了中世纪旧式道德的约束;约翰·洛克认为婴儿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取决于他受到的教育,由此,长久以来的粗暴甚至残忍的教育方式得到彻底扭转;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巴鲍德则为女权辩护,发出了“心灵是否有性别之分”的呐喊;英国蓬勃发展的报业催生了“有教养的人文共同体”,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等等。通过考察17—19世纪初的英国人如何理解人性、理性、自然、心灵、性别、幸福、财富、进步等问题,本书对英国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巡礼,展现了英国思想界如何引领社会进步,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3.《人间烟火:英国近代早期的经济生活,1470—1750年》:探寻大变局前夕普通人的日常经济生活;仿佛置身于英国近代早期的日常经济生活之中,真切感受到这两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对于各阶层群体所造成的真实变化。[英]基思·赖特森 著 刘旭 译 近代早期上承中世纪,下接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近代世界,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奠定了此后数世纪的发展基础。看似疾风骤雨、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其基础却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近代早期既已奠定。这一漫长的序章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不列颠各地开始打破区隔,开启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传统农业和土地分配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得到发展,一种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初现。时人的生活随之发生巨变,熟悉的世界正在远去。著名历史学家基思·赖特森将经济历史学家的调查与社会及文化史领域的新发展相结合,描绘了英国近代早期经济生活的基本机制与关系,追溯了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并且考察了这些变革如何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幼。本书既有微观考察,又兼具整体性的宏观论述,赖特森借助时人的财产清单、日记、遗嘱、文学作品等大量鲜活的史料,为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经济史研究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4.《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斩获沃尔夫森历史奖,常销不衰;描绘自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法案》诞生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期间英国国家的形成历程。通过历史维度向我们展示了“英国性”日后的发展方向。[英] 琳达·科利 著 周玉鹏 刘耀辉 译本书通过描述那些对“英国性”形成至关重要事件,如新教信仰、帝国扩张红利、美国独立、统治精英及王室形象的变化、英法战争、女权发展、废奴运动、天主教徒解放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等,作者琳达·科利向我们揭示了大不列颠如何凝聚成一个更加统一的国家。
5.《英格兰景观的形成》:开创性地考察了英格兰景观的古今之变,成为景观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在地方史、英国史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影响深远,自1955年出版后不断再版。[英] W.G.霍斯金斯 著 梅雪芹 刘梦霏 译W.G.霍斯金斯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一书,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辅以田野考察报告及时人记述,系统地梳理了从公元前2500年到20世纪中期英格兰景观的变化历程,勾勒出了景观形成的清晰线索,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进的作用。在书中,霍斯金斯表明了自己对前工业时代英格兰如画景观的追忆与缅怀,以及对其现代景观的反思与批评。该书用大量的图像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6.《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狄金森先生的代表之作,考察十八世纪英国的民众政治文化[英] H.T.狄金森 著 陈晓律 宋涛 等译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特点营造了一个有活力的政治文化,让许多非贵族的精英参与其中,有意识地左右着对大众整体产生影响、并塑造政治环境的决策。然而,本书的研究并非是要挑战那种强调有限的贵族精英主宰法庭和议会,并对主要政府机构和国家重要决策施加过分影响力的观点,而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贵族统治可以如此持久、有效并被广泛认可。
7.《1660-1832年的英国社会》:开辟了英国历史学研究的新时期。[英] J.C.D.克拉克 著 姜德福 译克拉克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把1660—1832年定义为“漫长的18世纪”,并全面阐述了他对于漫长的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看法,1660—1832年间英国社会具有突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英国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君主、贵族、教会的密切配合使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形成。
每日一书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每日一词
《新华语典》